2021年7月12日,2021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正式開幕,螞蟻金服社會公益與綠色發展事業群總裁彭翼捷在主題論壇會上透露即將上線基于區塊鏈技術螞蟻鏈企業碳中和管理SaaS(Software-as-a-service)平臺。
碳中和是指在某一時刻,該地區的碳排放量和吸收量可以正負抵消,達到相對意義上的零排放。由于我國是世界上碳排放量最高的國家,因此通過實現碳中和減少碳排放對我國意義十分重大。我國實現碳中和的路徑是在可避免的排放和不可避免的排放兩個部分進行減排。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國內碳中和行業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三峽能源(600905.SH)、隆基股份(601012.SH)、長江電力(600900.SH)、遠達環保(600292.SH)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碳排放總量、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新能源汽車銷量及滲透率、中國森林覆蓋率
1、螞蟻集團將用區塊鏈技術進行碳中和管理
2021年7月12日,2021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正式開幕,螞蟻金服社會公益與綠色發展事業群總裁彭翼捷在主題論壇會上透露即將上線基于區塊鏈技術螞蟻鏈企業碳中和管理SaaS(Software-as-a-service)平臺。
據彭翼捷透露,螞蟻鏈企業碳中和管理SaaS平臺能夠通過螞蟻鏈的區塊鏈底層、智能合約、分布式數字身份、安全隱私計算以及人工智能物聯網(AIoT)等核心技術能力構建幫助企業實現碳盤查、碳減排、碳交易以及產品碳足跡跟蹤等服務。事實上,2021年3月12日,螞蟻集團就對外公布了將在203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碳中和目標,并從2021年起定期披露碳中和進展。
2、通過實現碳中和減少碳排放意義重大
螞蟻集團都在布局的碳中和是什么呢?碳中和是指國家、企業、產品、活動或個人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量,實現正負抵消,達到相對“零排放”。
碳中和的目的與意義是限制碳排放量。科學研究表明,過量的碳排放會導致球氣候變暖、溫室效應,以及出現極端惡劣天氣。其中溫室效應是最為直接且嚴重的問題。2020年,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超過了400ppm,全球地表平均溫度比19世紀的基線升高了約1.25°C,比1981年至2010年的參考期升高了0.6°C,逼近2016年的最熱記錄。
據英國石油公司(BP)發布的《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21》統計數據顯示,2009-2020年,我國碳排放量由77.1億噸提升至99.0億噸,以30.7%的占比穩居世界第一,因此我國通過實現碳中和減少碳排放的意義重大。
3、我國實現碳中和有兩個主要路徑
我國首次提出碳中和是在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力爭于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我國實現碳中和的路徑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可避免的排放和不可避免的排放。
在可避免的方向上,國家提出優先解決電力生產過程的碳排放,進而完成燃油車向電動汽車的轉化,最終實現深度脫碳。在不能完全避免排放的領域,可通過碳捕捉、利用、封存技術(CCUS)或者通過森林、海洋進行自然吸收,最終實現碳中和。
——在可避免的方向上:用清潔能源替代傳統化石能源
人類活動導致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來源于化石燃料消費,使用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傳統化石能源可以從產業鏈前端減少碳排放量。近年來,我國在大力發展清潔能源來替代化石能源。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逐年增長。2020年,我國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達24.3%。
——在可避免的方向上:燃油車向電動汽車轉變
近年來,我國在政策的推動下,燃油車向電動汽車轉變進程明顯加快。2014年,我國開始出現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由此也開啟我國新能源汽車元年。2015年全國進入新能源汽車產業高速增長年,在2015年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在整體汽車行業里的占比首次突破1%關卡,我國也在這一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全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全國汽車總銷量比例)達到5.4%,較2019年進一步提升。
——不能完全避免排放的領域:碳吸收
森林、濕地及草原生態系統的碳匯功能在實現碳中和的目標起到重要作用,其中森林碳匯是目前世界上最為經濟的“碳吸收”手段。我國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連續30年保持“雙增長”。
根據2020年12月國家林草局介紹,目前我國森林碳儲量超過92億噸,平均每年增加的森林碳儲量都在2億噸以上,折合碳匯大約7到8億噸。“十四五”期間,我國森林覆蓋率有望達到24.1%,森林蓄積量達到190億立方米。隨著森林覆蓋率和森林蓄積量的提升,未來我國森林碳匯還將逐步提高。
綜上所述,我國實現碳中和的路徑一是在可避免的排放上進行減排,如用清潔能源替代傳統化石能源、燃油車向電動汽車轉變等;二是在不可避免的排放上進行減排,如碳吸收等。
本作品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聯系電話:15995690173